close
這部電影一看就是摧淚片,想了好久才看。
雖然很喜歡威爾史密斯的演技,但是還是再等一下。
好啦,這個休假日。看這部電影,才知道主角那個可愛的
爆炸頭小男孩是威爾的小孩,聰慧且純真。
不出所料的,邊看邊哭。
因為生活的困頓,把孩子送到一個連文字都拼錯的幼兒園........
當幸福來敲門
The Pursuit of Happyness

第一個落淚的點是打籃球時爸爸和小孩的對話。
爸:「你長大想當什麼?」
孩:「我想打NBA。」一邊在場邊投了個肉包。
爸皺眉:「你跟我一樣,沒什麼運動的天份,想想別的吧。」
孩:「.............」一臉落寞........
爸:「.............」心底泛起一陣難過,想到這句話可能傷了孩子的心,
也想到自己的懷才不遇。
爸:「這輩子.......不要讓別人告訴你"不要做什麼",因為別人做不到,
也會以為你做不到,孩子,不要讓別人告訴你"不要做什麼",
即使那個人是我,也一樣。」
爸:「懂嗎?」
孩一臉疑惑:「......................懂了。」
第二個落淚的點是爸爸和兒子在想像一個山洞時。
那天他們連一個可以落腳的地方都沒有時,
爸爸和兒子玩起了"賣火柴女孩"的故事。
爸:「嘿...你看到好多恐龍嗎?」
孩:「嗯,哇是暴龍!」
爸:「我們快躲到山洞裡吧。」
孩:「好,快走...................。」
爸:「我們找到山洞了,我們快躲進去吧。」(那是地鐵的公廁)
後來孩子睡了,不停地有人在門外敲門,爸爸一直抱著孩子不停地落淚。
後來其實在無家可歸時,孩子問起,我們再去住山洞吧。
不,有些事只做過一次就可以了。
(是啊,有些事做過一次就可以了,如果爸爸答應了,那這個孩子可能就以為,
就是這樣了,就失去骨氣。)
雖然不免覺得穿西裝去排教堂的收容床位實在很不可思議,但必竟是好萊坞的電影,
不能免除誇張,整體而言,它還是盡量的寫實了。
在天將亮之前,會有一段極度的黑暗。
黑人與遊民雙重身份與被社會既有價值觀圈限住的主人翁,
不是依靠幸運,而是依靠努力,才獲得後來的成就。
這個成就,不光是紅色法拉利,數百萬美元財產,
經手數百億美元的投資理財公司而已,
這部電影想傳達的,遠遠超過這一切。
電影只有演到主角克里斯葛德納最後獲得了證券公司的職位,
事實上他真正的傲人成就是後來他不但當選美國模範父親,
成為偉大的慈善家,並且真實回饋過去曾經協助他的人。
「我能這麼想也許是因為我正過著雙重生活。夜晚、週末與下班後是我的加州夢最黑暗的時候:
被排拒在外,溜進豪華飯店大廳躲雨,希望能待在灣區捷運廁所以外的 地方。到了早上,
我又在實現偉大的美國夢,追逐機會,將自己逼到極限,熱愛工作的每一刻。
我對灣區捷運的深入認識也成了一項資產。多年後,我的公司被選為 灣區捷運發行債券的資深經理人,
總額有數億美金。我相信我的這番話一定有影響。我誠實地對灣區捷運董事會成員坦白:
『聽著,我比美林或所羅門兄弟的人都還瞭解灣區捷運系統,因為我以前就住在這裡。』」
仍在生命的谷底奮力前進的人們,也許這個故事能夠帶給你們一些力量。
全站熱搜